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适时将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改革试点。根据国家和地方财力可能,逐步将“营改增”扩大到全国。
这是继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后,从高层传来的关于“营改增”试点的又一利好消息。正如李克强所指出,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会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推动就业和创业,促进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相互支撑,增强整体竞争力和活力。
“营改增”扩大行业范围
这次在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表态“营改增”拟向三大行业扩容,也是决策层首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营改增”试点将向新行业扩围。而在有望纳入试点范围的三大行业中,建筑业无疑最引人瞩目,一方面,建筑业一向是缴纳营业税的大户,另一方面建筑业抵扣链条不完整,也一直备受诟病。
根据现行制度,建筑业需按3%的比例税率征收营业税,但其所用原材料已经按17%的税率征收了增值税,重复征税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如果未来建筑业能够开展“营改增”试点,无疑是我国税收体系改革的重要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决策层的引导下,“营改增”将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制度基石。
国务院此前决定,从今年8月1日开始至年底前,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8个省、直辖市及宁波、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
据悉,我国有中小企业1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95%以上,创造了全国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目前参与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全部实现了减负,减税幅度平均达到40%。
“营改增”将长期利好
得关注的是,营改增试点之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在税收方面得到松绑,同时由于参与试点企业所购进的机器设备、办公用品等都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其设备更新升级力度明显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资源的吸引力明显上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服务业实现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一批工业企业实现主辅分离,提升了竞争力。同时,今年上半年,上海共新设成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7户、投资性公司13户、研发中心14户,总部积聚效应初步显现,各类投资和生产要素正加速向现代服务业聚集。
此次“营改增”试点行业扩容,对相关行业及公司影响如何?有分析人士表示:“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是营业税中体量最大的两个税目,试点行业扩大,显示了管理层逐步推动税改转向更多第三产业的决心,这对相关行业相当于是减少了税收,因此中长期利好效应明显。”
东吴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杨军指出,交运行业上市公司平均三项费用率在10%左右。按照行业10%的三项费用率测算,不考虑职工薪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当企业的毛利率为52%时,增值税改营业税之后,对企业的净利润没有影响;当企业的毛利率小于52%时,税改将导致企业净利润上升;当企业的毛利率大于52%时,税改将导致企业净利润下降。以上海九家交运公司为例,它们的毛利率水平都低于52%。因此,整体来看,对交运公司业绩将形成不同程度的增厚。
“营改增”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当多的业内人士都共同表示,“营改增”对于企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参与了北京“营改增”立法工作的华税律师事务所律师指出:一方面,“营改增”可以克服重复征税的弊端,对于大部分企业可以降低税负;尤其对于小企业,提高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后,众多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可以按照3%的征收率纳税,税负降低明显。从上海试点第一季度的反馈来看,70%的企业实现了税负下降。
另一方面,试点开始阶段,部分企业会由于生产周期、成本结构等原因,进项税额较少,加之试点范围有限,从非试点地区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从上海的情况来看,交通运输企业税负增加明显。同时,“营改增”后,企业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工作量会增加,增值税专用发票带来的行政及刑事风险也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