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苍南县国家税收纳税人权益维护协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工作指导 会务动态 税务要闻 企业之窗 维权指南 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疫情防控
 
      网站栏目
   协会概况    工作指导    会务动态    税务要闻    企业之窗    维权指南    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财经微观    政策法规    人物风采    疫情防控    简报    会长企业    通知公告    会刊
 
 
 
 
 您当前位置的: 网站首页 > 财经微观 > 正文

民生“输血” 产业“造血”

时间:2017/2/7 8:25:22 来源:本站 作者: 

——浙江援建持续助推中西部发展

  天山南麓新疆阿克苏地区,我省投资1.5亿元援建的浙江产业园,成为汇聚企业的大平台;在“世界屋脊上的屋脊”西藏那曲地区,总投资5亿多元的浙江小区,让居民从土坯房直接搬进现代化小区……有一种无私奉献叫对口支援。

  而今,在浙江省对口支援(帮扶)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西藏那曲地区、青海海西州,重庆涪陵区,贵州省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四川阿坝州,凉山州木里县和广元市青川县、宜宾市屏山县、乐山市峨边县、马边县、金口河区,湖北恩施州,吉林延边州等8省(区)14个地区,与浙江有关的元素无处不在。

  浙江对口支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紧紧围绕受援地区“稳定、发展”主线,按照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的原则,大力开展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支援,有力助推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心民生民利

  错落有致的那曲浙江小区,让当地居民由原始居住方式直接进入现代居住方式;海西的光伏提水工程,让当地农牧民几代人没解决的人畜饮水问题迎刃而解;红色草原若尔盖县热电项目为冬季的牧民提供源源不断的暖气,阿坝县双语寄宿制中学教学综合楼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在浙江对口支援中,这样的民生工程建设不计其数。

  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民生是“指南针”。“十二五”时期,我省累计安排援助资金60多亿元,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健康普惠、关爱温暖、城乡饮水等十大民生工程,受援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对口支援工作,既是民生工作,更是民心工程。多年以来,我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在项目援建上,把解决当地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作为资金投入重点,80%的援助资金用在了民生和脱贫攻坚项目。先后启动一批条件成熟、受援县市急需、百姓迫切需要的对口支援试点项目。

  在青海德令哈市,新一批援青干部2016年7月进驻后,共推进实施援建项目13个,其中3个为新建项目,下达援青资金1330万元。2016年,我省在四川阿坝州共投入资金15445万元,实施援建项目76个;在青川投入援助资金1000万元,援建项目14个;在涪陵投入援助资金2091万元,援建项目34个。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业,也是最大的希望事业。在新疆阿克苏,由杭州援疆指挥部投资新建的阿克苏高级中学里,活跃着一支来自杭州的优秀支教队伍,在不到3年时间里,把这所新学校打造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重点中学。2016年高考,75%的毕业生达到了本科线。

  通过提升产业促就业、惠民生。在青川,从1997年开始我省帮扶青川县发展茶业,从当初的1.96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24万亩,销售收入从1997年的392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4.3亿元,茶业成了青川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浙江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打通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20多年的对口支援和帮扶,浙江跨省市进行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投资开发项目以及在引进资金、人才培训、干部交流等方面,已经在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出丰硕的果实,当地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浙江浙企浙商

  从千里白雪的青藏高原,沿着岷江、金沙江、嘉陵江,一直到三峡库区;从水草肥美的天山南麓,到戈壁荒滩;从柴达木盆地的盐湖沼泽,到苗乡侗寨的瀑布梯田,总有那么一群人,如坚毅磐石,守得方寸,矢志不渝。总有那么一份情,如不息之河,不忘初心,奔腾向前……

  对口支援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2016年7月,我省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赴那曲履职,这里是浙江从1995年开始对口援建的地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写在那曲浙江公寓墙上的这几个大字,正是援藏干部人才身体力行的铿锵誓言。克服家庭困难、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毅然奔赴那曲。

  强有力的干部人才配置是浙江对口支援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目前,全省外派干部人才共580多名。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口支援干部也从中受益很大,他们在对口支援中,积累了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对口支援要做好“援”当地“助”浙江的文章,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唯有如此,这项工作才能长久、可持续。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浙江有着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而西部地区是资源富饶的“聚宝盆”,对口支援实现了浙江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与当地资源优势的结合。

  产业援助,企业是主体。对浙江企业来说,西部有着广阔的商机,对口支援则是一个机遇。在四川广元,双方合作建设浙江产业园,先后引进娃哈哈、中哲集团、青春宝等一大批浙商企业。在重庆涪陵,浙涪双方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建立园中园的模式,在工业园区专门建立浙江园,通过市场机制吸引浙商企业投资兴业,先后有华峰化工、万丰奥特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

  浙企在西部地区的落户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税收,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更拓展了浙商企业的市场空间,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发展壮大了浙商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川在疆浙商均超过30万人,其中在阿克苏约3万人;在重庆浙商有25万人,在藏浙商超过1万人,在那曲约超过1000人;在青浙商近10万人,其中在海西约2.5万人。

交流交往交融

  支援过程中,浙江与受援地反复磋商,始终把有利于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聚焦脱贫攻坚,推动我省结对帮扶地区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为对口支援(帮扶)的根本目标。

  各个对口支援指挥部和干部人才通过结对连心,不定期走访贫困群众,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他们也成为增进民族融合的纽带。如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坚持开展“援疆大讲堂”系列活动,援青干部和赴宁夏、黔东南挂职干部,积极推动杭州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企业集团与当地有关单位交流交往。全省与四川、重庆涪陵结对地区开展互访交流250人次。

  如今,在那曲县的100多个村,不少群众说起流动检察室就拍手称赞。在援藏干部、那曲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刘国建努力下,筹资80余万元建起一个流动检察室。他和同事经常深入各村,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一批陈年旧案和矛盾也得到解决。

  不仅是我省支援干部“走进去”,也让受援地干部、人才“走出来”。我省专门制定10年人才援疆规划,每年分批安排200名当地干部赴浙江挂职,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将他们安排在省、市直机关,杭州、台州、绍兴等发达城市的改革发展一线岗位,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升能力。2016年我省接收四川藏区和重庆涪陵区挂职交流39人。其中,四川藏区干部挂职学习5人,专业技术人才跟岗学习20人;涪陵区干部挂职学习14人。

  一批批学成归来的干部人才,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海西州乌兰县县长钱国庆常常在心底回味那段难忘的日子。两年多前,他曾在嘉善挂职。“嘉善是全国唯一一个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乌兰也是个县,这里有太多可供我学习的知识和经验。”

  在钱国庆挂职期间,由青海省海西州州委、州政府和浙江省援青指挥部主办的“醉美昆仑·梦回钱塘”文艺演出在嘉善影剧院上演。钱国庆表示,“醉美昆仑·梦回钱塘”并非只是一场文艺演出,它更是一次文化走亲、旅游推介和交流考察活动,在来到嘉善前,它已经走过了浙江的9个县市。

  这样的文化走亲活动,拉近了浙江和受援地人民的感情距离。我省一直坚持对口支援工作交往交流交融政策导向,依托援受两地深厚文化积淀,广泛开展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的交流交往活动。我省目前已在受援地先后举办大型“文化走亲”活动30多场次。

 
友情链接:
 
协会概况  工作指导  会务动态  税务要闻  企业之窗  维权指南  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疫情防控  
 
Copyright ? 2012 苍南县国家税收纳税人权益维护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三创网络
电话/传真:(0577) 68717111 26658777 68751855 68716388  浙ICP备1203737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7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