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苍南县国家税收纳税人权益维护协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工作指导 会务动态 税务要闻 企业之窗 维权指南 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疫情防控
 
      网站栏目
   协会概况    工作指导    会务动态    税务要闻    企业之窗    维权指南    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财经微观    政策法规    人物风采    疫情防控    简报    会长企业    通知公告    会刊
 
 
 
 
 您当前位置的: 网站首页 > 财经微观 > 正文

经济有新旧之别,无虚实之分

时间:2017/1/10 8:23:33 来源:本站 作者:刘亭 

最近有关实体经济的一番论争,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力挺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显得分外抢眼。

  在我来看,虚实都是相对而言,皆属中性,并无好坏之分。如果非要说实体经济就是好的,虚拟经济就是不好的,那我就要“呵呵”了:为实体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需的金融和信息业,难道不姓“实”吗?而大量货不对路、供过于求、无法在市场交易中实现价值的工业制成品,难道不姓“虚”吗?美国的“次贷危机”,并非因为金融是虚拟经济造成,恰恰在于它应着“金融创新”的名义,实质上却是在制造天量的金融泡沫。一旦大面积断供导致泡沫戳破,便引发了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和全球的金融危机。不要以为实体经济里就没有泡沫,产能过剩就是实体经济领域里最大的泡沫(相对于有效需求),因此,“关键是挤泡沫”。

  正是针对“标签人士”对虚实经济想当然的误读和貌似正义的“道德批判”,我觉得凡在正常比例范围内的虚实经济应该“各展所长、各得其所”,谁都是“好人”;而脱离了正常比例关系所吹出来的“泡沫”,无论是来自于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是造成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把本该打在“泡沫”屁股上的板子,偷换成扣在虚拟经济上的“屎盆子”,实在是有点张冠李戴,让人无语。

  其实静心想一想,如今中央要求坚定不移地“去产能”“去库存”,还不是因为过剩的产能和闲置的房产,其实对应的就是银行的呆坏账。一旦引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不照样要造成中国的经济危机?制造产能和房地产开发,原本其实都是实体经济,但你搞多了,不也照样是“泡沫”吗?这种泡沫的最终破裂,尽管可能表现在虚拟经济领域里,但根源其实还是在实体经济。

  正是从这个特定的意义上,我一再呼吁大家要真正想明白中央强调“振兴实体经济”的用意所在。如果不分是新的还是旧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是有效供给还是无效供给,简单就以所谓的虚实经济“划线”“站队”,那我们很有可能就会把经济搅成一锅烂粥:一面会让早该寿终正寝的“僵死企业”在那里苟延残喘,另外一面却在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实体经济“须臾不可或缺”的金融之血和信息之魂,都给一股脑儿地“倒掉了”。最后的结果,是把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的虚实经济,活生生地加以撕裂,变成了毫不相干甚至是尖锐对立的“两张皮”。到“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想买后悔药,恐怕都没有地方去买了!

  现实经济生活中,虚拟经济中的泡沫确实在加速累积,相当危险,对此中央果断防范,极为英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中就没有“泡沫”,就没有风险。对此中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更是深谋远虑。“三去”不是别的,正是“挤泡沫”:而无非产能和“库存”更多地表现在实体经济,而“杠杆”则更多地表现在虚拟经济。两大经济形态中的“泡沫”,一视同仁都是要“去掉”的,却并非因为虚实之别而厚此薄彼。

  说得再透底一些,所谓虚实经济的概念,无非都是些理论上的“抽象”。作机理、逻辑分析之类是必须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却很难说一个企业就是“某个经济”。哪个制造企业离得开资金周转和融通?又有哪个金融机构全是资金的自我空转而没有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谁都是虚实经济的结合体,谁都别想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阿里巴巴CEO“逍遥子”张勇曾公开表示:“经济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但一定有新旧之别。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和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例证。可以说,中国人已经生活在新实体经济之中。”他的观点我觉得有点意思:除了是对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上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更生动、更精准的诠释以外,而且不钻牛角尖,也不伤感情,我一百个赞同!

 
友情链接:
 
协会概况  工作指导  会务动态  税务要闻  企业之窗  维权指南  资料汇编  联系我们  疫情防控  
 
Copyright ? 2012 苍南县国家税收纳税人权益维护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三创网络
电话/传真:(0577) 68717111 26658777 68751855 68716388  浙ICP备1203737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730号